陈潘 发表于 2016-6-15 18:47:03

以“第三者”的口吻赞美

以“第三者”的口吻赞美



俗话说:“雾里看花花更美。”赞美之词未必要从你嘴里说出来,可以以第三者的名义。比如,若当着面直接对对方说“你看来还那么年轻”之类的话,不免有点恭维、奉承之嫌。如果换个方法说:“你真是漂亮,难怪某某一直说你看上去总是那么年轻!”可想而知,对方必然会很高兴,而且没有阿谀之嫌。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是比较公正、实在的。因此,以“第三者”的口吻来赞美,更能得到对方的好感和信任。1997年,金庸与日本文化名人池田大作展开一次对话,对话的内容后来辑录成书出版。在对话刚开始时,金庸表示了谦虚的态度,说:“我虽然与会长(指池田)过去对话过的世界知名人士不是同一个水平,但我很高兴尽我所能与会长对话。”池田大作听罢赶紧说:“您太谦虚了。您的谦虚让我深感先生的‘大人之风’。在您的72年的人生中,这种‘大人之风’是一以贯之的,您的每一个脚印都值得我们铭记和追念。”池田说着请金庸用茶,然后又接着说:“正如大家所说‘有中国人之处,必有金庸之作’,先生享有如此盛名,足见您当之无愧是中国文学的巨匠,是处于亚洲巅峰的文豪。而且您又是世界‘繁荣与和平’的香港舆论界的旗手,正是名副其实的‘笔的战士’。《春秋.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谓三不朽。’在我看来,只有先生您所构建过的众多精神之价值才是真正属于‘不朽’的。”在这里,池田大作主要采用了“借用他人之口予以评价”的赞美方式,无论是“有中国人之处,必有金庸之作”,还是“笔的战士”、“太上……三不朽”等,都是舆论界或经典著作中的言论,借助这些言论来赞美金庸,既不失公允,又能恰到好处地给对方以满足。
假借别人之口来赞美一个人,可以避免因直接恭维对方而导致的吹捧之嫌,还可以让对方感觉到他所拥有的赞美者为数众多,从而心里获得极大的满足。在生活中,要善于借用他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言论来赞美对方,借此达到间接赞美他人的目的。权威人士的评价往往最具说服力,因此,引用权威言论来赞美对方是最让对方感到骄傲与自豪的,如果没有权威人士的言论可以借用,借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第三者”的口吻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