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潘 发表于 2016-6-10 10:41:37

说话不妨模糊点

说话不妨模糊点



一般来说,在人际交往中,大家都力求把话说得简洁明快、清晰易懂。但是在特殊场合下,模糊朦胧、若即若离的语言反而更显诙谐幽默,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一次,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上,我国女子铅球冠军隋新梅成为各国记者和教练员关注的夺标热点人物,不少人想方设法接近她,想从她嘴里探听情报。
对此,隋新梅并没有对记者避而不见,也没有无言以对,而是大大方方,对记者的提问对答如流。有记者问她是怎样训练的,她说:“我身上有很多伤,要靠脑子练。”另一名记者马上问:“你身上都有哪些伤?”她说:“好的地方少,伤的地方多。”又有记者问:“谁是你的对手?”她答道:“每个人都是。”这里,隋新梅对记者们连珠炮般的提问都一一作答,但把每个答案内容都做了模糊处理,信息度为零,形成了“全答=没答”的奇妙等式,使得当时在场的外国记者、教练在大失所望之余,不得不啧啧赞叹这位中国姑娘迷人的风采和高超的应变能力。这就是典型的模糊语言。
在言语交际中,要做到信息量充分而恰当,恰到好处地完成交际任务,是要有一定匠心的。可是有的谈话者在交谈时,常常犹恐语不尽意,在必要信息已基本传达完以后,或仍然不放心地添上几句,或出于习惯,无意识地多言几句,从而造成偏离原有谈话方向、破坏原有谈话意图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得不偿失的负面影响,不妨把话说得巧妙而模糊。
语言模糊,不等于意思模糊。说话者之所以没有“开诚布公”,大多是为了避免双方陷入尴尬的处境,但说者和听者则都是心照不宣的。下面就“意思”这个词来做示范。周末快下班时,小韩突然给同事晓敏送了一张电影票,坐在晓敏对面的大姐下班后对她说:“我看小韩对你有点意思。”晓敏听了,羞涩地莞尔一笑。“意思”还有另外的意思。年底机关考核,上级规定,连续两年考核“优秀”者,可以长一级工资,有人提醒老赵:“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一直也没评过优,这次您还不早点准备,给头儿意思意思。”老赵苦笑道:“就我这点家底儿,给头儿意思小了,等于打个水漂;意思大了,我也出不起呀。”在所有模糊语中,使用最多的是“那个”。凡是不便挑明的事情,几乎都可以用它来代替。请看下面几例:
“上次你给我介绍的男朋友,哪儿都不错,就是长得有点那个。”
“阿真忒新潮,一到夏天,她穿得可那个了。”
“顾客指着篓子里的乌龟问摊主:你这个——那个多少钱一斤?”模糊语言大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但也有人能把它巧妙地用在“正规场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主席格林斯潘就有这种本事,他为了不让富人根据他的讲话去决定投资方向或到股市去押宝,便练就了一种类似外星人语的模糊语言,每次讲话,总是用非常专业的经济术语,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深不可测,模棱两可。每一个单词都说得很清楚,可是连成句子却怎么也理解不清,几乎让所有的银行家和企业家都听得一头雾水。
政治家能把口才修炼到这种地步也实属不易,也许正因为如此,格林斯潘从1987年出任美联储掌门以来,总统已选了5届,但他却一路辉煌,春风得意,他成了美国经济的不倒翁,类似“格氏打喷嚏,全球都感冒”的说法在各国不绝于耳。
不过,每一枚硬币都有正反面。据说,由于格林斯潘运用模糊语言的水平太高,还差一点葬送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他相恋12年的女友,因为听不懂他求婚时的模糊语言,多次错失良机,后经友人点拨,女友才恍然大悟,两人最终结成秦晋之好。在生活中,说话模糊点也是很有必要的。马丽性格直率,从来都是有一说一。在以前的公司的时候,同事听说马丽离中关村很近,经常让她带电脑配件。不但费心费力费时间,还要经常拿着配件挤公交车。时间一长,马丽不乐意了。换了新工作后,碰到人问住址的时候,她就以笼统的“北边”来回答了。看来,只有因地因时使用模糊语言,才能发挥它应有的魅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话不妨模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