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老人使我们关系紧张”
“家中的老人使我们关系紧张”这个可能是中国人的婚姻问题里最为棘手的一项。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强调我们应充分地尊敬老人家,尤其是父母及祖父母。在过去的中国,很多家庭都有这些现象:除非老人家自动放弃权力,否则就算老人已经老到不能主事,他仍然是一家之主。这个现象,上至宫廷,下及农家,无一例外。传统的父母一手包办了子女的婚姻大事,决定他们的配偶是谁。当公婆不满意媳妇时,这个女子便注定要有悲惨的命运。如果家底厚,而父亲早逝,一些个性强的母亲甚至会操纵儿子的一生。很多老电影、电视剧里都有这样的故事,我也无须举例了。
中国的传统思想崇尚大家庭模式,一家数代几十口人聚居一起,以家中辈分最高的人为一家之主,对家庭中的其他人有很大的操纵权。这种模式其实并不符合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进化程序。在21世纪的今天,现实中的很多条件也无法支撑这种模式。
家庭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认为,比较正确的给家庭系统中的人更大机会且愉快生活的模式是:当时间到了,父母让孩子离开家庭去建立自己的家庭系统。如果老人选择与孩子同住,则需接受由孩子担任一家之主。这样,孩子才可以继续在很多事情上表示对老人家的尊重,但是在家庭成员如何相处及互动的行为模式上,做决定的人应是孩子。
每一代人应在自己最强壮的一段时间里建立家庭、生孩子、抚养孩子,当孩子踏入自己人生最强壮的阶段,便应离开父母亲的家庭系统去建立自己的系统。孩子也应该优先照顾自己的家庭系统,因为在旧的系统里,父亲在照顾系统里的人,而在新的系统里,是做丈夫的照顾其他人。所有的生物都是以这个模式把生命延续下去,而且只有这样,一个生物种族才可以进化得更成功。如果让种族中不是最强壮的一个成员负责维持整个系统,这个种族就会有毁灭的危险。
封建社会及家庭模式重视男性而轻视女性,女性在家庭中通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千百年来,当婚姻不愉快时,做妻子的只能把希望和感情寄托在孩子身上,没有机会做“贤妻”便只好做“良母”了。在这个环境中成长的男孩子,得不到父亲足够的影响,而过分地沉浸在母亲的影响之下,成年后对女性不能培养出一份尊重态度,他的妻子便有很大的可能重复婆婆的命运。而男孩子对母亲也通常会保持一个迁就听从的态度,这当然会为他的婚姻埋下隐患。
这个母亲已经把儿子当作生命里最重要的男人,虽然意识上知道儿子要成家立室,但是内心深处不愿把儿子交给另一个女人。如果与儿子、儿媳同住在一起,那位媳妇不会有好日子过。父亲亦一样制造压力给儿子的家庭。
父亲习惯了在自己的环境中做中心人物,不会甘愿把领导的权力下放。做儿媳妇的会感到不知该听谁的话:丈夫、公公或婆婆,就像同时要服侍三个主人的仆人一样辛苦,尤其是三个主人的意见还不一致。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段婚姻关系如何能滋润发展?对妻子来说,婚姻生活只会是不断地忍受委屈;而对丈夫来说,婚姻关系带给他的也只不过是无尽的无奈及无力感。
妻子那边的父母也是一样。如果男的结婚后与妻子的父母同住,类似上述的问题也会产生,做丈夫的不能充分发挥一家之主的力量,除非老人家懂得让年轻一代掌权。有些妻子,虽然结婚后与丈夫居住,但是经常返回娘家,积极地参与娘家的生活,这是因为她还没有充分成长,还没有脱离父母的表现。她的婚姻关系很快便会出现问题。
如果还没有充分成长,没有准备好离开父母的系统去建立自己的系统,请不要做结婚的决定,待自己内心把这件事搞清楚之后再结婚。不然的话,只会扼杀了一份珍贵的感情关系,错过一个可能是很好的结婚对象。
如果你现在已经结了婚,亦正在与老人家同住,你的婚姻关系已经因此而处于紧张状态,你会怎样去解决?针对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即食面”式(一次便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你:老人家的性格和沟通能力、你与配偶的关系状况、沟通方式、对事情的看法、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等。以下是一些建议:
如果老人家健康状况良好、性格开朗,能够好好地与子女进行沟通,而你的经济状况允许,最好是和老人家分开居住。如果两个老人家都健在,这便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他们可以住在隔壁或者楼上,每周你们都过去吃两三顿饭,他们也过来吃一两顿饭。一个住所便是一个系统,每个系统都需要一个领袖/户主,每个系统都有一些与别的系统不同的事情和规则,系统内的人需要遵守,系统外的人需要尊重。
如果只有一位老人,怕孤独,或者年龄大了,健康欠佳,也许养老院是一个对大家都好的安排。在养老院,老人家或许还有很多容易沟通的人做伴,而在家却没有人有时间与他聊天。有些还是十分保守的家庭认为这个安排是不要老人了。但在西方国家,把老人家送去养老院已经是很普通及平常的事,而且被看作照顾老人家的最好安排,因为在西方国家,请用人的高额费用是很难负担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及观念的转变,养老院在中国会慢慢被接受和普及开来。
如果你不能接受老人家搬出家的方案,你可以考虑采用以下的方法改善与老人的关系:
寻找与老人家相同的信念、规则,并在谈话中给予充分地认同。
对于一些你不能接受的,尤其是涉及个人事情的一些规则,你可以轻描淡写地维持你的做法,即低调地做,决不否认隐瞒,但不要在谈话中提起。被问到时,只是自然、轻松地承认,决不说谎去掩饰。
若你实在不能接受老人家的某些做法,可以先想出两三个替代方案,再找一个老人家心情愉快的时候与他谈谈,让他选择一个其他做法。
如果是老人家的一些态度使你感到难以接受,就在老人家态度产生时尽量躲开。不可避免要面对时,可以运用一些NLP技巧去降低或消除不快的感觉,例如“抽离法”“避弹衣法”“换框法”等。
保持一定的单独与配偶在一起的时间,若家中无此可能,可以制造机会在外面独处,例如周末看电影、两人去外地旅行等,以维持两人的感情关系。
不要把配偶的父母带给你的不快发泄在配偶身上,这样只会使他感到无力与无奈。如果不断发生这样的事情,他终会感到烦躁而在心里开小差。说到底,两个人都不能放弃父母,千百年的传统使我们受不了这样的一份罪恶感。事情不是他的错,问题来自另外一个人或一些人。
建立个人的空间,让自己有逃避和透气的机会。最好是培养一些对身体健康有帮助的爱好活动,例如练习瑜伽、冥想,参加心灵提升、心理辅导技巧等课程,或是做运动、欣赏音乐、唱歌和玩乐器、制作黏土、绘画和欣赏诗词等。
在减少与老人家发生冲突机会的同时,你必须增加一些能与配偶和老人家一起从事的活动,这样能发出明确信息表明你不是逃跑离去,而只是改变方式而已。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对所有不能接受的话或身体语言,表现出似乎是“看不见、听不到”的反应,只要有你能接受的反应出现,便积极地做出回应。
如果可能,隔出属于老人家自己的天地,彼此拥有更独立的空间。
决不说投诉抱怨的话。
上述所有的方法,在实施之前,要清楚和坦白地告诉你的配偶,问问他/她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若有,而且是你可以接受的,先按配偶的建议去做。如果有效果便继续下去,并且扩展;如没有效果,或者配偶没有更好的建议,你便实施上述的方法。
若改善后的情况你仍然不能接受,你应该认真、坦诚地与配偶谈一次。不然的话,两人的感情关系将会走下坡路了。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的重要性占51%,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占49%。
无论孩子怎么样,应始终坚持夫妻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父母帮助孩子成长,是准备将来有一天把他放走,让他去建立自己的新系统。
在那个时候,夫妻两人的系统还是自己安身和安心的天地。
父母在冲突争吵甚至离婚的过程中与孩子保持沟通,孩子心中虽然难受,
但是会感到父母懂得处理他们自己的问题,
便会减少制造问题,也会减少对自己的责怪。
更重要的是,当父母愿意与孩子探讨内心的感受时,
孩子也会愿意对父母坦白说出内心的感受,并且接受父母在谈话中的引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