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悦心理 发表于 2015-12-25 21:45:28

他会不会成为好丈夫?关键要看这个

他会不会成为好丈夫?关键要看这个
现在我们说一说我们的核心家庭。大家可以先想一想,你内心最好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在心理学里,我们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是比较理想的模型,这意味着大家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父母之间是比较好的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比较好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才是最稳定的,父母给孩子的力量的方向大小也都是一致的,孩子能够感觉到一种很稳定,很持久,也最安全的一种爱。
这个三角形是什么状态,会影响到我们的内在,而我们的内在最终会反映在外在上。比如,如果这是一个疏离的三角形,也就是父亲、母亲、孩子三个人的关系都是比较疏远的,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关系里,孩子会有什么感觉?孩子内心里可能也很渴望和父母亲近,但是父母却像铜墙铁壁一样难以靠近,那么这个孩子的内心就会很冰冷,他心中没有一个亲密夫妻关系的模板,他不会有那么多的对父母之间感情的羡慕嫉妒恨,他反而会觉得很公平,因为家里没有任何人之间的关系是近的,但是他可能就会像一个冰冻的孩子一样。


所以有些夫妻关系其实已经死掉了,但是他们还是会说,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家庭。可是实际上他们给了孩子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呢?曾经有一个来访者的孩子对我说,我感觉到我的家虽然很大,虽然里面装修得很不错,可是我会觉得那像一个巨大的棺材,我觉得它里面太冷了。
那么在这里我想讲一讲恋母情结。
小知识:俄底浦斯情结
俄底浦斯(Oedipus或 Odipus,有时拼为 Oidipous),外国文学史上典型的命运悲剧人物。是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的国王拉伊俄斯(Laius)和王后约卡斯塔(Jocasta)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俄底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儿童(或成人)对于养育双亲的爱与恨欲望的心理组织整体,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呈现为三角人际关系结构,即个体自身,所爱的个体对象,执法者(禁忌的制度)三者,伴随爱与恨,及恐惧等等冲突矛盾的情绪。它存在的外在条件是人类的两性差异和乱伦禁忌。中文语境有时也有说成“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很多人说男人有恋母情结,你看他和他妈妈多亲近。其实,如果一个男人和他妈妈的关系,比如你的婆婆跟你的丈夫关系看上去特别近,那并不是恋母情结,是恋母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说的情结都是潜意识层面的,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是依恋她的。有恋母情结的人,反而往往和妈妈的关系是很疏远,甚至很对抗的,或者说他不能够靠近他的妈妈。所以一切的情结其实都是“爱而不能”。
所以,你跟什么样的男人结婚才最容易在婚后遇到婆媳冲突呢?就是那种有“恨母情结”的人。也就是说这个丈夫好像跟他的妈妈很亲,什么都依从她,什么都恨不得站在她的角度,但实际上,他可能压抑了很多对妈妈的恨。比如妈妈对他的所有事情都控制着,但他不能表达出他的真实感受,所以就会有一种恨意。这种恨意可能就要通过找一个可以跟妈妈作对的女人去实现。

那么,如果父母分开了,等腰三角形的这一边距离过远,孩子会不会幸福呢?其实只要父母的内心是放松的,安全的,快乐的,那么孩子也能是幸福快乐的,无论父母离不离婚,这个孩子都能在内心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另外,吵架并不意味着关系的疏远,我们看到的行为和内心的感受往往是分离的。曾经有个经典的例子,一个男人说我已经和我的女友分手两年了,我们每天对骂,每天的信息超过了一百条。我对他说:“你花两年的时间发信息给另一个人,你觉得你跟她的关系是分了还是没分呢?”所以,同样是争吵,争吵和争吵是不一样的,争吵是表象,潜意识表现的是另一方面。
那么恋母情结其实讲的就是,我们想爱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同性父母的反对。比如,一个小男孩说:“爸爸你不要跟妈妈睡在一起,我要跟妈妈睡!”结果爸爸一脚把他踹下床——我们只是举个假设性的例子。如果这样事情多了,这个孩子就会收到一个信息:他不能完全拥有妈妈的爱。所以这就叫“爱而不能症”,时间长了以后,如果这个孩子长期不能对爸爸有一种认同,他可能一生都会去无意识地寻找妈妈,但是当他跟一个女人关系越来越深的时候,他被爸爸踹下床的恐怖就会袭上心头,他就会告别这个女人。

所以,很多时候,出轨的男人往往是有恋母情结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不能和女人发展更深的关系,他们害怕一旦跟一个女人关系更近了,就会有一只无形的大脚把他踹下床,所以他总是会在和一个女人发展一段关系,两个人要进展到更深入阶段的时候,被那种无形的恐惧抓住,这时他就会赶紧找下一个人,这样他就可以安全了,但是,他却永远都无法真正深入地跟另一个人发生链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会不会成为好丈夫?关键要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