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们,学会对性别暴力说“不”
女人们,学会对性别暴力说“不”作者:高富强
陈安军本是一个偏执残忍的小人物,但今年八月,他却做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花15块钱购买了一把锋利的切菜刀,剁掉了妻子的左手。而他剁掉妻子手掌的理由,听起来都让人脊背发凉:“如果我剁了她的手,她变成残疾人了,就没有男人要她了,我就可以把她留在身边了。”
据大众网报道,这是一对相差十岁的再婚夫妻,丈夫陈安军今年38岁,因妻子年轻貌美,就一直疑神疑鬼,在得知了妻子借给网友3000元后,就多次打骂妻子非,还关闭了妻子开的服装店,带她到上海打工。妻子不满这样的安排,同他闹离婚,他于是出此歪招。
我早就做过判断,针对女性的犯罪,发生在家庭内部或情侣之间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社会,无论是强奸,还是殴打,无论是伤残,还是死亡。然而,在中国这个国家,无论是社会文化,还是政策制度,都是把人尤其是把女人,与婚姻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就在上述陈安军剁掉妻子手掌的新闻在微博引发女性深切不安时,有博友感慨万千地说,看来只能单身保平安了。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在中国,女性要想单身是一件近乎奢侈的事情。虽然中国的任何法律都没有规定女性必须结婚,但是,各种逼婚最终都会让绝大多数女性走进婚姻之门。
首先是政策制度的逼婚。按照中国法律,女性如果想生育一个孩子,合法的婚姻是必须的前提,否则就是各种处罚,本应由生育保险支付的检查费、手术费、住院费、接生费、药费等费用亦无法报销。如果你是农业户口的女性,只要到达结婚的年龄而不结婚,村民资格或村民待遇就有可能会被剥夺。
而根据中国新闻周刊《单身者的现实困境》一文,“除了物品、食品和医疗援助以外,英国政府还直接向未婚母亲发放救助金,几乎可以满足母亲和孩子的全部生活需求。在美国,未婚妈妈的帮助项目还包括房屋补贴,提供住房券帮助那些即将失去住所的未婚母亲。”
我想,真正的尊重个体,真正的以人为本,真正的爱护女性,必然是这种站在女性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化解女性遇到的真正困难。而非像当下的中国一样,虽然男女平等是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在女性最艰难困苦之际,比如说单亲妈妈带个孩子本身就不容易,却给她们兜头浇一桶冰水。
除了政策制度之外,逼婚的主力则是社会文化(当然,社会文化决定了政策制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结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幸福的象征,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事业与理想,只能退而求其次。即使是生育,那也得在婚姻的框架之内。至于婚姻的基础感情,似乎反而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婚姻内的针对女性的犯罪,也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但是,无论社会怎样美好婚姻与家庭,一批独立的觉醒的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却在意识到,传统婚姻能提供给她们的,诸如安身立命的房子,诸如体面稳定的收入,她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取;而性与孩子,至少从理论上说,没必要非要通过婚姻获取。
当然,对于单身人士尤其是单身女性而言,政策制度的门槛并非不能跨越,无非是放弃自己的权利即可。想生育,缴纳社会抚养费,不结婚,不要村民资格与待遇。但是,最令她们头疼的或许是,社会文化对婚姻的认同与对单身的排斥。尤其是春节回家之后,七大姑八大姨的各式逼婚,简直成了困扰大龄单身女性的魔咒。
魔咒怎么破?据2015年12月1日出版的中国女性报报道,剩女研究者罗爱萍将在明年初出版一本“被逼婚的单身人士提供解决方案的著作”——《反逼婚攻略》,给单身人士传授如何与父母、朋友、同事、邻居以及陌生人谈论大龄未婚的技巧。
我与罗爱萍并没有太多的人生交集,但我赞同她的观点,我想,我们对于婚姻的看法是一致的,任何人都有选择婚姻的权利,但婚姻不是人生所必须,我们反对的,是婚姻内的暴力,是一定要结婚的观念。
陈安军的名字本不应与罗爱萍的名字放在一篇文章中,但陈安军那把血淋淋的切菜刀,让更多的女性学会拒绝不合适的婚姻,以及对婚姻中暴力的警醒;而罗爱萍的反逼婚攻略,则为她们拒绝婚姻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