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悦心理 发表于 2015-6-14 23:33:52

为什么生完孩子第一年是婚姻最危险的时候?

文丨卢悦编撰丨陈迎
孩子的到来往往是我们情感的转折点。
有研究表明,在孩子1岁至5岁之间,夫妻之间的感情的确处于脆弱期。对一些丈夫而言,妻子和孩子之间的天然联系让他们有一种被排斥在外的感觉。丈夫会发现自己对孩子缺乏爱,缺乏养育孩子的乐趣。家庭从两个人变成三个人,也许最不适应的就是丈夫。女人从妻子可以很自然地过渡为母亲,但男人却未必完全接受“第三者”的到来。
曾经在读者来信中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他好像是活在我们家的一个幽灵。”我试图体验了一下这位丈夫的感受,那是一种被边缘化,被忽视和被排斥的感觉。母亲和婴儿的共生期是在3岁以前出现的,3岁以后,这种共生就开始被打破,因为父亲将逐渐要成为插入这种共生关系的“第三者”。如果丈夫长期处于一个旁观者的角色,那么就越来越难以融入亲子关系中。
作为丈夫一方,这很有可能与他过去缺乏类似体验有关。如果一个孩子在缺乏父爱的环境里长大,他会一生都活在一种追寻父爱,向父亲靠拢的情结中。比如,一个拼命工作的丈夫,也许是对做父亲的一种逃避,也许是在潜意识里模仿自己的工作狂父亲,并以此来获得内心中那个父亲的赞赏。无论出于哪种心理,无法适应孩子出生这一事实的他,心理都比较脆弱,而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追求,他重新获得了男性的自尊与存在感。
对于小时候经历过一些创伤事件的男人来说,例如一个儿子常年看到母亲受到委屈而无能为力的痛苦,那么,如果他的伤口一直没有愈合,随着时间的延续,问题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可能会积累越来越多的愤怒甚至仇恨,自然也就无法亲近孩子。
还有一种可能是,如果一个男人从小到大习惯了被照顾,习惯了以自己为中心,他就无法承受中心的转移,也就不愿意像成人一样拥有获得爱的其他手段,他选择最安全也是最危险的方式:不长大。
长大意味着需要自己照顾自己,这个学习过程当然是很痛苦的。我们从襁褓走出,每一次成长,都需要忍受从不会到会的探索过程。如果在他从小长大的环境里,自己照顾自己被看成是危险的,痛苦的,那孩子无形中就被剥夺了自我探索的机会。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很少有人经常提醒他为别人做些什么,没有人告诉过他: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爱,首先需要先为别人做些什么。
于是,他就会选择停留在襁褓里,所有人都要为他负责,所有人都必须取悦于他。但最终,他会越来越发现这个世界不由他来控制,于是他会有深深的焦虑,他也许会很好地适应社会,但回到家里,他就会迫不及待地选择放下面具,开心地做个小孩。自己照顾自己?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很悲惨的事情,因为这就意味着他没有爱了,被抛弃了。这样的丈夫,会认为在家里没有什么“存在感”可言。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妻子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忙着哄孩子,只是让老公自己煮碗面,他就会一脸的不高兴,因为妻子不了解,这个回到家的丈夫的“角色”,不是孩子的爸爸,而是孩子的哥哥。
从妻子一方看,女性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以一种和孩子融为一体的方式来“爱”孩子,无法区别开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位妈妈,她在来信中描述“孩子爸爸对女儿就象对待我一样冷漠。”很显然,在这个家里,妈妈和女儿是共生的,一体的。拒绝了女儿就等于拒绝了妈妈;而拒绝了妈妈,也就等于拒绝了女儿。女儿被爸爸拒绝时,妈妈会感到双重的伤痛,一种是害怕孩子受伤害,另一种是她内心的小孩子式的自我也受到了伤害。这样的妻子往往没有仔细觉察过,她需要丈夫去关心孩子,有多少出于她内心里那个受父亲冷落的自己的需要?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缺少父爱的女儿长大之后反而选择了一个相对冷漠的丈夫,似乎有意无意地想要回到童年,让一切重演,试图让那个冷漠的父亲变得温暖起来。当她有了孩子以后,孩子就化身为她的一部分,并需要此时的丈夫承担起弥补童年创伤的“义务”。这时,丈夫面对着双重的“负担”,却又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妻子”,逃避就成为他们最常见的一种选择。
如果从夫妻互动的角度看,没有为孩子的到来做好准备,是导致情感在孩子出生后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可能他们在孩子到来前就是缺乏交流的,没有就是否要孩子,以及什么时候要孩子达成共识。但没有共识也没有关系,关键是有了孩子以后,夫妻还需要商量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这其中可能会有更深层的原因,比如妻子与丈夫一直都没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因为一个还没准备长大、害怕离开妈妈的丈夫背后,是一个拥有一票否决权、真正做主的婆婆。这样的丈夫,连自己都无法自立,如何能承担超过他心理承受能力外的责任呢?

有个心理学家说,小孩子是人类的父亲。我理解这话的意思是:通过做小孩,我们才长成大人;通过抚养小孩,我们才变得成熟。
对于那些没有长大的男人来说,他们的人生恰恰是需要被“忽视”的,需要从被关注的中心走开。这对他们来说很可能是一种独特的极少体验的感受,但这会令他们明白,人生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和永远不变,有努力才会有所收获。人的价值不体现在是否有人关注你,而在于你有能力成为别人心中有价值的、为别人所需要的人。装可怜,发脾气,都是小孩子的撒娇手段。人的存在感是通过努力和付出得到的,而不是靠牢骚和怨气得到的。
这样的丈夫需要懂得的是,你感觉被排斥,是因为你对这个团队没有贡献,是你选择了置身事外。如果你能加入这个阵营,有能力为一个团队做事,这个团队自然会接纳你。比如,为劳累太太按摩几下,多抱孩子一阵,妻子对你的关心就会加倍。有了孩子之后正是一个男人最好的成长机会,和孩子一起长大,学会如何关心别人,如何负责,如何去爱,如何从失落和恐慌中走出来,不再让别人成为生命的主宰。
对妻子而言,一方面可以尝试深入了解丈夫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和动机,愤怒也许就没有那么强烈了。另一方面,要问问自己:我是否将孩子当成了自己的替代品,而忽略了他个人的感受?我是否问过孩子对父亲的看法?他是否真的像我觉得的那么伤心?或许,丈夫和孩子并不是以你认为的那种方式进行着沟通。
妻子不妨坦白地告诉丈夫,自己和孩子都需要他,告诉他你需要他的帮助,没有他,你无法独自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如果他真的不想离婚,就必须切实地做出努力,不要再逃避下去,而且你会配合他完成做父亲的职责。这时要停止试图让丈夫内疚的战术,这会让丈夫感觉自己真的是尽义务,而失去了自发和主动地爱。可以以出差为借口,给自己放假,同时有意给丈夫和孩子独处的时间。
妻子要记住的是,你所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打破自己和孩子连为一体的状态,让丈夫意识到这个家对他的需要,他在这个家是有地位,有尊严和有价值的,爱是他的一种权利,而不只是义务。

明光明 发表于 2015-6-17 19:32:11

孩子的到来往往是我们情感的转折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生完孩子第一年是婚姻最危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