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
“80后”这一代的孩子因为受到父母的过度宠爱,很明显比上一代的人晚熟得多。不少女孩在25岁之前,都会迷迷糊糊地以为自己还是个孩子,可到了25岁之后,陆续接到同学、同事们结婚的喜讯,才一下子被吓坏了:原来自己已经不小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猛然发现,自己不小心就已经成为了传说中的剩女。25岁,原来是一道门槛。有的女孩醒悟得早,二十出头就开始着急自己的婚姻大事。但是大多数后知后觉的女孩非要到迈过25岁这道门槛之后,才会幡然醒悟,急切想找个人把终身大事解决。如果25岁还没找到爱情的出路,那不慌才怪。25岁,是爱情恐慌成规模出现的年龄段。这是身边剩女现象的一个很明显的规律。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跟上一代人的观念和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剩女其实都是非常优秀的女孩子,只是因为在上一代人的巨大期望中错过了太多。从小到大,家长老师大都把恋爱视为洪水猛兽,对孩子恋爱简直比防贼还严密,布下了天罗地网,别说是丘比特了,连只蚊子都飞不进来。他们又怎能不成为“剩男剩女”呢? 有一则新祠:一位大龄单身女博士的母亲印刷了“自责名片”,自责因为自己的过错而令三十四岁的高知女儿至今未有婚姻归宿。名片上有这样的文字:“当年只要求孩子学习再学习,努力再努力,而不顾人伦天理,坚决反对女儿交往异性,时至今日虽悔悟自责,然女儿青春难再。”没有父母会想着要害自己的孩子,但最后却因一些不合理的观念最终害了孩子的终生幸福。 好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绝对不允许早恋!上学就要好好念书,等到将来研究生毕业了找一份好工作,到那时才会有好对象找上门来!”事实呢?往往正好相反。那些不肯听话的“坏孩子”,从初中恋到高中、从学校恋到单位,一路上桃花盛开,早早地进入了婚姻的殿堂。而另外一大批老实的乖孩子,从小听话又优秀,命里桃花却在一年接一年的焦灼等待中不肯盛开。 她们是纯洁的等爱天使,一尘不染,却没有恋爱的能力。她们寂寞得连上天都会落泪,却等不到王子来跳舞。天使很可爱,但可怜得没人爱。时光飞逝,很多人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传说中的“剩女”。仿佛一觉醒来才发现自己躺在了一个陌生的星球上,没有人可以恋爱,也不知道该怎么恋爱了。陷入了巨大的惊恐,却不知道该拿自己怎么办了。从来没有实战经验的人,一下子被推到了抗战前线变成炮灰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年龄摆在面前,根本就没有演习的机会了。这就是我们这批人的巨大悲哀。 按照现行的学制,我们的必须满7岁才能入学,中小学各6年,这样大学入学时我们已经19岁了;4年后本科毕业,23岁;两年制硕士毕业,25岁;毕业后大致要工作3年左右才能站住脚跟,才敢考虑恋爱婚姻大事,这时已经28岁了,身不由己地进入了剩女的行列。这个时候的女孩子,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是最热切的。所以爱情恐慌常常会在这个时候全面爆发。而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在各种压力的逼迫下,很多女孩子无暇或是无力去认真维持一段感情,当内心对爱情的渴望越来越热烈时,恐慌的症状也就越来越严重。 人们常说越优秀的女孩嫁得也会更好,但是现在才发现不是这个样子的。剩下的大多数女孩都是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白骨精”女孩。比她们年龄大的女人,孩子都上小学了,比她们年纪小的也在挑三拣四之后喜气洋洋地嫁人了。并且女孩子到了25岁之后,价值就会直线下划。一个女人无论有多么的优秀和漂亮,只要超过了三十岁,就很难嫁得出去了。别说是三十岁了,很多男人超过25岁的就不怎么愿意选择了。他们自己年纪一大把了,还总想老牛吃嫩草,即使那把嫩草并不漂亮,也不聪明,可他们就是喜欢嫩草身上的那股青春气息。对于女人来说,接近和超过三十岁就很有可能成为高龄产妇,而超过三十五岁就有可能会有遗憾。 这是一个爱情恐慌的年代,从北京婚介登记的30岁以上的单身男女来看,男女比例达到了3:7,即7个女性要“抢”3个男性。所以对于女孩子们来说,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险。青春不常在,年龄不等人,一定要趁年轻的时候赶紧找个好人家嫁了。支持,楼下的跟上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