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导不如引导,央求不如婉求
劝导不如引导,央求不如婉求《战国策》中有一个秦昭王与臣子中期争论的故事——中期是一位直言直语、不拘小节的臣子。有一次,秦昭王和中期因事起了争论,结果争来辩去,中期占了上风,而秦昭王却落了下风。争论过后,中期一点也不顾及秦昭王的心情,他若无其事、大摇大摆地出宫了。秦昭王认为中期很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勃然大怒,暴跳如雷,心里想着一定要杀掉中期,以解心头之恨。这时,秦昭王身边有个人平时和中期的关系比较要好,他眼见中期闯祸,秦昭王满脸杀意,忙上前对秦昭王说道:“中期这个人实在是个暴徒,一点也不懂规矩。他幸好遇到了大王这样贤明的君主,才能活命。要是遇到桀纣那样的暴君,恐怕他早就没命了!”秦昭王听了这话,心里虽然仍然有怒气,但也不好再降罪于中期了。
在这个故事中,秦昭王被中期惹得又恼又怒,动了杀念,如果旁边的人直言恳求秦昭王饶恕中期的话,那只会火上浇油,适得其反。而中期的这位朋友却以颇为委婉的几句话,既指责了中期,又给秦昭王扣上了大高帽,让秦昭王火气平息了不少,也不好意思顶着“贤明”的高帽子对中期降罪了。这个故事说明,在有的情况下,直接劝、直接求非但求不来好结果,反而会让情势进一步恶化,这时候,劝导不如引导,央求不如婉求。
通常而言,一个人之所以会求人,必是有难为之事。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总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一旦觉察出某个人是为求人办事而来,很多人会下意识地予以排斥,要么礼节上客客气气,但言语间大道自己的难处,要么连礼节上都懒得做样子,从里到外一派疏离冷淡,这样的“冷板凳”与“闭门羹”并不少见。因此,很多情况下,开门见山地去求人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而如果我们能委婉一点,曲折一点,让对方在开始之时察觉不出我们求人的意图,先争得一段时间暖一暖双方的关系,等气氛与情感都有了一定温度,我们再求人,那么,被拒绝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某家杂志社的主编,其岳父是财经界的一位知名作家。这位主编一直很想向岳父约稿,但是,他与岳父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当初结婚时老人家就极力反对女儿嫁给他,对他有很深的成见,再加之岳父脾气很古怪,对前来约稿的人向来没有好脸色,所以,这位主编心里很没有底,不知道老人家会不会同意。为了尽力说服岳父,他带上妻子一起去拜访老人。
果不其然,这次他跟老人相处,仍然不是很融洽,无论他如何旁敲侧击,老人都装聋作哑,只是不停地点头敷衍,而且脸色不是很好看。这位主编不敢开口说出约稿的事,他打算改天再来说这回事,今天就随便聊聊天,陪老人吃吃饭算了。
在吃饭时,这位主编突然想起岳父最近有一本书在美国出版了,于是问道:“爸,听说你的新书被译为英文,最近在美国出版了,是吗?”
老人明显来了精神,很郑重地答道:“是的。”
主编接着问道:“爸,你的新书文体很独特,而且非常贴近咱们国内的现状与形势,不知道用英文能不能完全表达出来呢?”
老人赞赏地看了女婿一眼,点头说道:“是啊,我也担心这一点呢。”
接着,老少两人就这本新书开始滔滔不绝地聊起来,气氛也变得很轻松,再加上主编的妻子在一旁帮着说话,最后,老人家居然爽快地答应为女婿的杂志写一篇稿子。
这位脾气古怪的老人在一开始时大概感知到了女婿前来求稿的目的,因此态度一直很疏离,直到女婿提到了新书,老人才转变了态度,提起了兴趣。自己的女婿对自己的新书那么熟悉,对自己的近况那么关切,即使是脾气再怪的岳父,心里也会欣慰的。所以,这一次,老人家答应了女婿的约稿请求。可见,委婉求人,有时候比直接求人效果要妙很多。
有求于人,多为急事,然而,当我们真正站到别人面前开口求人时,却急不得。求人并不是把自己的难处倒出来,然后一个劲儿地恳求对方搭一把手那么简单;求人更是一场心理战,需要讲求战术战法,需要细细铺排,更需要我们能以足够的耐性和技巧去打动他人,求动他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在这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