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始终不要忘记自己的目的
说话始终不要忘记自己的目的上学的时候,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赶一只土拨鼠,土拨鼠无处可逃,只能钻进一个树洞。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了一只兔子,这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另一棵大树,仓皇之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这只兔子终于逃脱了。
故事讲完了,老师问道:“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有反应快的同学回答道:“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也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还有呢?”老师继续问。我们继续挑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直到我们再也找不出问题了,老师才缓缓问道:“其实,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那只土拨鼠到哪去了?”
老师的一句话,顿时将我们的思路拉到了猎狗追寻的目标上——土拨鼠。那只兔子的突然冒出,让我们的思路开了叉,这只土拨鼠竟然在我们头脑中消失了。
土拨鼠到哪去了?这句话我们应该时时问一问自己。大概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因为某件事要去找某个人谈谈,当你见到那个人的时候,正事还没说,对方就提起了一个很吸引你的话题,于是两个人聊得不亦乐乎。聊了半晌,发现时间不早了,于是,你告辞了,走出来才一拍脑袋,发现自己只顾着聊天,忘了跟对方说正事了。也就是说,你把“土拨鼠”弄丢了,忘记了。
这是沟通中很常见的现象。在沟通之前,或许我们心里都很清楚主要聊什么,要聊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但是真正聊起来时,就会发现,变数太多了,我这边说了个小故事,你那边又爆了个大笑话,一来一往,聊得兴起,忘乎所以,什么目的,什么结果,什么“土拨鼠”,通通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所以,这才有了沟通与有效沟通的区别——我们每天都在跟各种各样的人物就各种各样的事情沟通,但是这其中却没有几次能称得上有效沟通。简单地说,有效沟通就是沟通之前明确目的,沟通之中紧扣目的,沟通完成达成目的。不管谈得如何投机,说得如何兴起,都不能忘了说话的目的。
有一位房产推销员带着一对夫妻去看一套旧房子。刚进院门,那位太太就发现院中有一棵美丽的樱桃树。这棵樱桃树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红色的樱桃在晚霞的映照下闪着诱人的光芒。女主人高兴得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多么漂亮的樱桃树啊,我从小就希望院子里能有这样一棵樱桃树。”
推销员心中一喜,不动声色地将二位引入了房内,先到了客厅。这时,那位太太开始发牢骚了:“这客厅太差了,这墙都有裂缝了,门窗关不上,地板也坏了。这房子也太老旧了啊。”推销员不慌不忙地说道:“唔,客厅的确需要重新装修一下,但您有没有发现,站在这里一眼就可以看到院中那棵美丽的樱桃树呢!”女主人向外看去,果然不假,于是满意地点点头。
接着又到了卧室,卧室光线不是很强,那位太太有些不满地抱怨起来,推销员在一旁又说道:“太太,您注意到了吗,您只要一推开卧室的窗,窗外就是那棵漂亮的樱桃树呢。”
就这样,每次那位太太数落房子的毛病时,推销员都会提示她去注意那棵美丽的樱桃树。最后,那位太太说服了自己的先生,花大价钱买下了这套房,圆了自己童年的梦。
在这个小故事里,这位推销员非常聪明,他看出那位太太对樱桃树极为喜爱,当对方开始挑剔房子的毛病时,他就搬出樱桃树来。因为,他知道,只有紧紧扣住这棵樱桃树,才能牢牢抓住那位太太的心,才能说动对方买下这套房子。所以,不管对方怎么挑刺,怎么抱怨,他都不慌不忙,只是死死攀住这棵樱桃树,最后果然达成了卖房目的。有句话叫“三句话不离本行”,而在沟通中,则应该是“三句话不离主题”,说话的时候不忘主题,不忘目的,这样才不会跑题千里,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有句话叫“三句话不离本行”,而在沟通中,则应该是“三句话不离主题”,说话的时候不忘主题,不忘目的,这样才不会跑题千里,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确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