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匡宇说话艺术 发表于 2015-5-29 19:55:16

借别人的口说自己的话

借别人的口说自己的话

1949年4月1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派出由张治中(首席代表)、邵力子、刘斐、章士钊、黄绍薖、李蒸组成的和谈代表团,来北平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此时,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周恩来等人都力劝国民党和谈代表留在北平共事,代表们踌躇不决,不知道共产党方面是否真的能够接纳他们这些国民党方面的人。但张治中等人也不好直接问,如果直接相问,就明显有乞降之嫌。代表团中的刘斐恰好是湖南醴陵县人,跟毛主席是同乡,所以,有一次主席接见他时,他问起了毛泽东是否会打麻将,主席点头答道:“晓得些,晓得些。”接着,刘斐又轻描淡写地问了一个问题:“主席是喜欢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机智的毛泽东心知其话中有话,笑了笑,意味深长地答道:“我喜欢打平和,还是平和好,只要和了就好。”刘斐笑道:“平和好,也有我一份。”因为这番试探,代表团的成员都放下了心。后来,和谈破裂后,代表团众人都留在了北平。

在这个故事里,刘斐以打麻将来投石问路,一语双关,而毛泽东更是机敏睿智,一眼看破,更以巧妙的一句应对安稳了代表团成员的心。这里,刘斐运用了一种很特别的说话技巧——借他物来言心声,将不好说明白的话以委婉而智慧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的“借”法,不仅精妙,而且雅致,“借物”说话是如此,“借人”说话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平时我们跟人打交道时,有些话不方便说,有些话我们不愿明说,有些话我们不敢说,而还有些话我们即使说出来了,说服力与影响力也不够。在这些情况下,如果能借别人的口来表达出我们的意思与想法,那么,表达上要委婉含蓄很多,效果上也会好很多。比方说,你一位亲戚的孩子高考结束了,正在纠结中,不知道是该报国内的院校还是直接去国外念大学,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和方向。亲戚找到你,想听听你的意见,那么,你可以这样回答:“咱们国内有一个很有名的人生职业策划专家,叫徐小平,他在谈到高中生的人生职业规划时,是这么说的……”

再譬如,你的一位朋友正在考虑创业,他初步选了一个创业方向,想跟你探讨一下这个行业的可行性。那么,你可以这样说:“你选择的这个项目,让我想起了《赢在中国》,那里面有一个参赛选手,他所选的项目和你这个非常相似,我跟你说说他的经历吧……”

再举个例子,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大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当客户产生某些异议,生出某些顾虑与担忧时,销售员越是解释,越是拍胸脯作保证,客户反而越是心里忐忑,越是有疑心。有一位销售员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花大力气维护好自己的老客户,跟很多老客户建立了很好甚至是相当密切的关系。后来,他再去谈新客户时,只要对方提出某些异议或顾虑,他就会拿出自己的老客户联系簿来,让对方随便挑几个号码打过去,让老客户来给新客户解开顾虑与疑难。自从用了这个办法后,他开发新客户几乎是十拿九稳,他的业绩也开始飙升。

借别人的口来说自己的话,至少有几个妙处:第一,借别人的口说比自己直接说给人的感觉要委婉温和很多,绕了一个弯子说出来的话更能照顾到听者的心理与感受;第二,超然事外,正因为是通过别人的口来说自己的话,所以不管说得重还是说得轻,说得对还是说得错,都不会对双方的关系产生太大的影响与伤害,回旋的余地很大,就算对方对你转述出来的话不满或者有意见,你也可以以一句“我刚说的是某某的看法,其实,我的看法是……”及时圆场;第三,借别人的口,尤其是借专家、名人、权威、行家的口来表达,能够让你的话语与意见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影响力,对方也更容易、更愿意相信。


冷梅 发表于 2015-6-12 15:41:10

再看一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借别人的口说自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