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幸知 发表于 2015-5-24 13:38:08

拒绝长大!婚姻内多少人在找父母?

本文版权归属幸知在线,若有转载请告知,并注明来源sharpshow
受访案例由天津《今晚报》提供。 如今,有一些女孩在结婚之后既不想出去工作,也不情愿在家操持家务。在她们看来,自己与老公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因此产生矛盾,而这些女孩的父母,也往往都认为自己的女儿在婚姻当中付出得少是一种幸福的表现。殊不知,想要经营一段优质的婚姻,靠一个人单方面的付出是不行的。
受访人:陆家宜 28岁 婚龄四年
马上就要奔三的陆家宜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却只有不到两年的工作经验。据陆家宜说,她大学毕业之后工作了不到两年就和老公吴华结婚了,结婚之后她就一直辞职在家,到现在都没有出去工作过。而她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她和吴华两人对物质生活都没有过高的要求,而吴华每月的工资也足够两人每月的日常开销,所以她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出去工作。
对于家宜辞职的行为,吴华当时并没有提出反对,他觉得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操持家务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是,家宜辞职之后并没有像吴华所想的那样全心全意照顾家庭,而是有了考研究生的想法。“大四那年我就考过一次研究生,那次我的成绩离国家线就差了两分,这也一直都是我心里的一个遗憾,结婚之后我就想着反正我们也不着急生小孩,不如就把自己的这个遗憾给弥补了。”
家宜从复习考试到读完研究生一共用了三年的时间,这三年里,家里所有的家务几乎都是钟点工在做。吴华本以为,家宜读完研究生以后会重新找一份工作或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务上,没想到,家宜才一毕业就说自己要开始备孕,每天在家不是打游戏就是看电影,结果到现在“备孕”了一年多,也没有怀孕。
当笔者问到家宜是否担心自己这样的现状会让老公有所不满时,家宜回答道,“我这个人平时就是大大咧咧惯了,从来都不去猜别人的想法,我自己也是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一点吴华是知道的,当初他喜欢我也是因为我不像别的女孩那么矫情,所以,如果他对我有不满的话肯定就直接告诉我了,他既然没说就说明他是接受我的做法的。而且当初他同意我辞职,应该就是为了让我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受访人:张阿姨 54岁 退休工人
今年54岁的张阿姨是陆家宜的妈妈。对于女儿的婚姻,张阿姨还是非常满意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女儿这辈子算是享清福了。
“我年轻的时候就是吃苦受累的命,每天在厂子里忙得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回家还得洗衣服做饭带孩子。我这大半辈子就没享过一天清闲,所以我就希望家宜能不像我一样过得那么辛苦。”张阿姨觉得,家宜在结婚后选择辞职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当初她大学毕业之后就找了个销售的工作,经常在外面风吹日晒的,我和她爸爸都特别心疼,所以后来她说要辞职,我们当然是举双手赞成。”
对于女婿吴华,张阿姨同样是相当满意,她认为,家宜嫁给吴华绝对是嫁对了人。“在她们结婚之前,我就特别喜欢吴华这孩子,小伙子长得帅气家境好不说,对家宜也特别好。你看现在,家宜既不用上班挣钱看人脸色,也不用像我一样天天洗衣服做饭,这不是享福是什么?”
当笔者问起张阿姨是否觉得家宜在他们的婚姻中付出得太少时,张阿姨说,“在婚姻当中,女人如果付出得太多男人也就不把你的付出当回事了。就拿我自己来说,辛苦了大半辈子没人知道感恩,我每天操持这些家务活都变成理所应当的了。所以,我是支持女儿的做法的,在婚姻当中付出得越少,往往得到的就越多。” 受访人:吴华32岁 外企高管
吴华说,现如今,每次一提到他和陆家宜的婚姻,他就觉得特别无奈,在结婚之前,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婚姻会像现在这样。
“家宜还没辞职的时候和我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当时是她主动追求的我。其实在她之前我也谈过两个女朋友,我之所以最后选择和家宜结婚,就是因为她不像别的女孩那样需要我主动去哄着她们,我们吵架都是她主动认错的次数居多。”吴华说,他自己多少有些大男子主义,性格也偏内向,所以当时在他看来,像家宜这种性格大大咧咧又会哄人的女孩子是再适合他不过的了。
“刚和她结婚那会儿,我就是觉得她挺单纯可爱的,平时不管干什么都是傻乎乎的不像有些女孩子那么多心眼。可是她现在都二十八了,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不懂就不是可爱是真傻了。”吴华觉得自己现在已经越来越受不了家宜每天游手好闲的行为了。“她既不出去工作,也不在家做家务,可以说对这段婚姻没有丝毫的付出。我不愿意把话说破无非就是希望她有一天能自己想明白这一点,可是过了这么长时间我才发现,她之所以这样并不是成心不想付出,而是她打心里就不觉得这样有问题。她常年不与社会接触,所以看待问题还跟小孩一样,我也挺无奈的。”
更让吴华无法接受的是,家宜的父母不但不觉得家宜的做法有问题,反倒非常支持女儿在家做甩手掌柜。“我有好几次都旁敲侧击地和她父母说过她的现状,没想到,她父母不但没有劝她,反倒觉得她现在的这种状态特别幸福。”吴华觉得,家宜之所会变成现在这样,和她父母给她灌输的错误观念有很大关系。
“我觉得要想经营好一段婚姻只靠一个人的付出是不行。我并不是想让她赚多少钱或者是干多少活,而是希望她能有一种和我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什么都不做当成理所当然。” 网友评价
观点一:家宜母亲的行为看似是为自己的女儿好,实际上是在害自己的女儿。女孩在婚姻当中一味索取而不付出,最后很有可能会因此赔上自己的婚姻。张阿姨身为家宜的母亲,并没有给女儿的婚姻以正确的引导。
观点二:可以看得出来,家宜是一个没什么心眼的女孩。在结婚前,吴华被她的天真单纯所吸引,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过于单纯就会变成别人眼中的缺心眼,家宜还是应该多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持好一段婚姻关系。
观点三:家宜的做法虽然不妥,但是,吴华在这段婚姻中也有许多处理不当的地方。当初家宜在读完研究生以后,吴华就应该对家宜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她重新找一份工作,而不是把事情憋在心里,这无异于是在纵容家宜的错误。
优质婚姻需要共同付出
点评作者:幸知在线高级情感咨询师 范俊娟 看到家宜的案例,容易让人想到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你如何看待付出?通过家宜和妈妈的表述,可以看出她们对待婚姻里付出较多一方的态度:不付出的一方代表的是获得宠爱,是幸福的代名词,用家宜妈妈的话说就是:女儿享清福了。而付出的一方则是吃苦受累,如果女人付出太多,男人会不把自己当回事,没人知道感恩,自己的付出就变成了理所当然。在这个理念培养下,家宜婚后的种种行为就合情合理了。 一旦一个人把婚后不付出与获得宠爱,享福划上等号,把付出太多与没人感恩、不把自己当回事划上等号,那么在这个逻辑体系里,为了自己婚姻幸福,我就不能付出,付出太多就会变成没人把自己当回事,没人感恩,没有地位,这类观念是阻碍一个人在婚姻内吝啬付出的原因。 在我们接触的很多婚姻咨询案例中,有另一种现象,就是女方付出过多,就像家宜妈妈,最终确实像她所说的,没有人感恩,别人不把自己当回事,这是结果,当然结果不是她想要的,所以她急力赞成女儿在婚姻内少付出,甚至不付出,是为了避免女儿走自己的老路。 家宜妈妈和她非常好的扮演了两种付出的典型,一方是相对极端的过多付出,一方是相对极端的过少付出。家宜妈妈在自己的婚姻内是没有感觉到幸福的,但是家宜的爸爸作为少付出的一方感觉到幸福了吗?因为没有采访家宜爸爸,但我想这个答案,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后者家宜作为极端少付出的一方,通过采访来看,目前她自己是满意的,但家宜丈夫的种种表现已经给家庭和睦埋下了隐患,反馈给家宜之后,相信家宜最终会感受到这个被传递的不幸福感。 下面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分析下,这两类案例出现的背后意义。 付出过多、过少,均是自己与付出的关系不好。 所谓与付出的关系不好,即一个人是否喜欢付出,付出是为了什么?付出的时候想得到什么?就像我们喜欢一个人,自然愿意与他建立好的关系,会愿意创造机会与他多接触,呆在一起。反之亦然。如果一个人不喜欢付出,觉得付出会让自己不幸福,那么当然不愿意付出,对付出的憎恶越深,付出的就会越少,典型的就像家宜,如果一个人与付出的关系好,觉得自己付出了就能得到爱,或者说付出是他最熟悉的获得爱的方式,那么他就会很容易付出,就像家宜的妈妈,婚姻内这么多年的付出已经成了她获得他人尤其是亲密爱人认可的法宝,即使在现实碰壁她仍然不愿意扔掉这个法宝,她在获得爱的能力上,缺乏技巧及灵活性。她付出的越多,通过付出想要获得爱的期望越迫切,随着日积月累的期望落空,需求得不到满足,爱被压抑下来就逐渐转化成了恨,这种恨深刻到一定程度,就会泛化到与亲密爱人的关系,与付出的关系,甚至会影响到女儿与付出、女儿与爸爸的关系。 拒绝长大,婚姻内多少人在找父母? 家宜母女非常典型的展现了我们现代婚姻里的两种极端,女方在婚内要么是女儿,要么是妈妈,但却不是作为一个成熟的女人在和男人站在一起。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换句话说同样适用,即男方在婚内要么是爸爸,要么是儿子,而非一个成熟的男人。 如果一个婚姻里面女方是妈妈的角色,男方是儿子的角色,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定是两个人合谋的结果,非某一方能力所能为。即如果有一个妈妈角色的妻子,必定需要一个儿子角色的丈夫,一旦丈夫想要成长起来,由儿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男人,这种平衡即被打破,也是这个家庭矛盾冲突爆发的时刻,同样也是两个人需要共同成长的时机。而家宜的婚姻内则是自己作为妻子却在扮演女儿的角色,读研究生、打游戏、看电影、不做家务,很明显这些是我们在父母的家庭里才会肆无忌惮的去做的事情,开始丈夫吴华扮演的父亲的角色,养家糊口、大男子主义、包容妻子的一切行为,但是当这些种种行为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这种角色的负担就让丈夫吴华难以承受,现实时刻在提醒自己:自己不是爸爸,或者说自己并不完全认可爸爸的角色,所以在为妻子越来越多的付出过程中积压了越来越多的不满。当他想从“被动的爸爸”位置上下来的时候,现在的矛盾就爆发了。 母女共生体,用自己的婚姻延续父辈婚姻里的误区 我试着去猜想,在张阿姨如此多付出的婚姻里,会造成怎样一种母女关系、夫妻关系、父母关系?一个人过多的付出,在家庭中往往会给这个人心里造成一种幻觉:在这里我是如此重要,我很有价值,离开我其他人都不行。而一旦有人没有按照她的需要给到这种反馈,她的付出就会带有委屈感:我为你们付出了这么多,你们竟然不认可我。认可就是爱,付出的过程,就是她找爱的过程,她付出的越多幻觉就越强烈,同时也就意味着,在她的心里自己有多么的不重要。低价值感,缺爱的感觉就像一种心理黑洞,用幻觉来填补这个黑洞,需要的幻觉越多,说明黑洞越大。 这种心理黑洞很多时候是跟我们的原生家庭有关,是我们童年的时候在与父母的关系中是否得到足够的确认被爱的过程。 在这样的家庭里,付出相对较少的丈夫一方,经常是话语权更弱的、被打击的对象,妻子要竭力拉拢孩子站在自己的一边,对于给不到自己想要的认可的丈夫给予攻击和疏远,借此获得孩子的爱和支持。而年幼的孩子则成了这场战争里的被动参与者,用自己的需要回应妈妈的付出。当这种需要和付出情感足够强烈的时候,母女变成了共同体,完成了彼此的价值确认,所以家宜在婚后的做法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点,我需要你即我爱你,这是家宜在自己的家庭里学到的爱别人的方式。同时她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忠诚,因为妈妈可能会经常跟她说类似这样的话,在婚姻里千万不要过度付出,不然你会很惨,妈妈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些表达内化到家宜心里,获得认同之后,真正到了自己的婚姻内,让她付出意味着对妈妈的背叛,而妈妈如此爱自己,背叛妈妈太难,所以索性不去付出。 什么样的婚姻才能做到共同付出呢? 组成这样的婚姻的两个人一定是两个成熟、独立、自由的个体。他们不介意且不让自己固化到我要在亲密关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爸爸、妈妈,还是儿子、女儿?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既不害怕某一个角色,也不过分留恋某一个角色,当对方想当妈妈的时候,那我暂时当儿子,当对方想要当女儿的时候,我就暂时客串下爸爸,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在彼此相爱,且愿意不带任何负面情绪的基础上为对方做这些,即我爱你,所以我愿意为你随时调整我的状态以及我与你之间的关系,不带有任何负面情绪。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回到我们的现实中,在我们还没有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独立、自由的个体之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觉察自己在当下婚姻内不自觉扮演的角色,问问自己为何要把自己放到这个位置上?这是自己喜欢且满意的角色吗?对方又扮演了什么角色,这是对方喜欢且满意度角色吗?彼此去沟通下,是否对对方扮演的角色满意?这是夫妻双方提升亲密关系的机会。 其次,两个人静下心来去列下家庭所有需要付出的方面,目前彼此都在负担哪些,对于这些双方坦诚沟通是否可以不带负面情绪的去做,如果不行,如何调整双方都会觉得舒服?当然双方坦诚沟通的前提是不把不愿意付出某项内容,与不爱自己联系起来。 再次,在家庭里让爱流动起来。当对方为家庭做了某件事,及时给予让彼此都舒服的认可和肯定,看得见对方的付出才能让对方看见自己的付出。 婚姻就像一座房子,如果说两个人每一次在婚姻中的付出就是在丰富这所房子的话,过多的付出会挤压掉另一半的空间,也就挤压掉了另一半付出的机会,过少的付出则会让另一半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变成了一个人的婚姻,这都不是稳定的状态,只有彼此对等的付出,才能维持一段健康、稳定的家庭关系。

忆之 发表于 2015-6-6 09:05:29

顶贴是一种态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拒绝长大!婚姻内多少人在找父母?